色彩地帶

盤點防曬霜防曬作用的圖片 根據自身情況選對防曬霜

防曬霜,陽光是造成肌膚老化與形成皮膚表面斑點的主要因素,做好防曬,有效預防黑色素的產生,曬不黑、曬不傷,才能時刻保持青春潤澤。防曬霜的作用原理是將皮膚與紫外線隔離開來。防曬霜有不同的防禦指數SPF,指在一段情況下可延長避免曬傷的時間。如用SPF4太陽油,則在每平方釐米的皮膚塗抹有 2毫克的防曬乳的情況下(臉部大約共為十元硬幣大小的量),可以延長4倍的曬傷時間,本來一小時便會曬傷的皮膚,可以受保護多至4小時;亦能夠阻隔 75%的UVB 。防曬黑係數則為評估防曬劑對UVA的防曬能力指數,包含日本的PA值系統、歐洲的PPD值系統。

防曬乳含有下列中一項以上的成分:能吸收紫外線的有機化合物 (原理:化學性防曬),能反射或分散紫外線的無機微粒 (如氧化鋅、二氧化鈦,或兩者的混和) (物理性防曬),如同有機化合物吸收紫外線的有機微粒,其中含有多重的生色團分子,能像無機微粒反射或分散一部分光線,且相較於有機化合物有結構上的差異。(化學性+物理性)紫外線的減弱效力受到其顆粒大小極大的影響,因此成分通常微粒化至 200納米以下,以確保一定程度的吸收效果。此種防模式中90%紫外光被吸收(化學性防曬),其餘10%則被反射(物理性防曬)。

紫外線對皮膚的主要傷害為:使黑色素合成增加。可導致色素沉著,如黑斑,雀斑,黃褐斑等各種色斑的增多,增大,變深。角質形成細胞增生,真皮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破壞。可導致皮膚肥厚,鬆弛,粗糙和形成皺紋。毛細血管擴張,可產生紅斑。皮膚免疫功能下降。可形成皮膚癌或癌前病變,如光線角化病,鱗狀細胞癌,黑素瘤等。

物理防曬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物理學原理防曬。這種防曬霜的原子微粒是片狀的,當在臉上塗開的時候,就像鏡子一樣,反射陽光,達到防曬的目的。 二氧化鈦和氧化鋅就都屬於物理性防曬成份。它們可以在皮膚上形成保護膜,使得紫外線無法穿透皮膚表面,兩者皆可提供周全的UVB防護,其中以氧化鋅更能阻絕UVA。典型的物理性防曬成份呈白色、糊狀,且在接觸到水以後變成藍色。但是這一類產品也有一定局限:對於膚色較深的人來說,其潤色效果可能不太自然;對於膚質較幹的人來說,不夠滋潤;不適合做全身防曬;必須使用卸妝產品説明卸載乾淨,等等。

化學防曬:這種防曬霜利用吸收的原理來防曬,常為透光物質,可吸收紫外線,使其轉化為分子振動能或熱能達到防曬的功效。如對氨基苯甲酸及其衍生物,肉桂酸等。塗在臉上後,原子吸收陽光,以防止陽光接觸皮膚。理論上,物理防曬要好於化學防曬,但是目前市面上大多使用的是化學防曬。建議在購買防曬霜前做一次準確的皮膚測試。油性肌膚應選擇滲透力較強的水性防曬用品;幹性肌膚應選擇霜狀的防曬用品;中性皮膚一般無嚴格規定,用乳液狀的防曬霜則適合各種皮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