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擁有充足的水分,就是擁有健康、抵抗老化最佳本錢。不過,在一般民眾的認知當中,往往將皮膚「保濕」與乳液的塗抹畫上等號;甚至也有人認為一些皮膚因水分失去平衡所導致的乾燥脫屑,好比所謂的「冬季搔癢症」,都得使用凡士林來「保濕」才行。其實不然,皮膚表面的皮脂或油份的附著,雖可減緩水份經表皮流失的速度,但並不表示其就是唯一的因素,這也正是當前所流行說的「油水分離」概念。想想,凡士林塗在老人乾燥的小腿上或許很舒服;但用在臉上時,在考量舒適感的前提下,我想情形就不太一樣了吧!這也正是必須特別強調:皮膚缺水時,不一定代表它就一定「缺油」!
另外,環境氣候因素也應考量,像是寒冷乾燥的歐洲國家,那些適合幹性肌膚的塗抹的產品,在我們這種海島型的亞熱帶地區使用起來反而可能造成過度油膩不適的感覺。因此,如何做好肌膚的保濕,得先從瞭解皮膚的水分是如何平衡的開始,再近一步探究造成皮膚的乾燥究竟是在哪個步驟出了問題,進而「對症下藥」,方能有立竿見影的功效。
影響皮膚水份平衡的因素,大致上可區分為:
一、水分的攝取
每人每天除了正常飲食外,額外一千兩百毫升的水分攝取,是維持整個人水分平衡的基本條件,當然這也是供應肌膚充足水份的來源。要是水分的攝取不足,縱使再怎樣的塗塗抹抹,終究無法維持肌膚水嫩狀態。
多喝水、果汁等富含維他命C的飲料
多吃蔬果
長期處於冷氣開放的空間須多補充水分
可使用能量化妝水,適時補充臉部所需水分
充足的水份攝取,可以促進身體的代謝迴圈,以增加皮膚的健康保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