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地帶

肌膚不冬眠 慎防肌膚災害


雖然今年冬天氣溫降得晚,但是一道道冷鋒經過後還是冷到讓人萎靡不振,肌膚仿佛也隨之進入「冬眠期」。人體體溫約為37度,膚溫為33度要加碼皮膚對保養品的吸收力,得將膚溫提高至少38度。渡過寒流期間10至15度低溫,不要說提高吸收力,有時連擦保養品都覺得皮膚好像完全吸收不了...。冬天想維持剛吃完小火鍋的幸福光潤感,就得幫助肌膚抵抗「低溫」、「低濕」兩大惡敵,謹防嚴冬肌災害!

一、低溫特報肌膚暗沉無血色

肌寒害1.血液迴圈不良,氣色暗沉 
氣溫低,微血管就會緊縮,無法將氧氣和血紅素輸送到皮膚層,氣色看起來自然蒼白無血色。最明顯可見之處便是青紫的雙唇,臉頰中央也會特別蒼白。

肌寒害2.新陳代謝變差,保養品無法吸收 
氣溫每下降一度,肌膚的新陳代謝率就會減少12%! 廢物滯留在肌膚細胞中無法帶走,新的水分和養分也進不來,久而久之,細胞活力減退,無法將新生細胞推至肌膚表面,老廢角質細胞長久累積,粗糙僵硬,又堵住了保養品的吸收效率,惡性循環的結果,膚質每況愈下,還有提前老化的嫌疑!


二、暖房低濕嚴重乾燥問題

對肌膚來說最舒適的相對濕度是50%-60%之間
肌幹害1.幹荒粗糙 
大美人們最信賴的化妝水、精華液等產品,雖然水感充沛,但是當周圍環境濕度低時,其中的水性成分會迅速蒸發,肌膚還是一樣乾燥。不夠飽水的肌膚角質,就會像乾裂的風化岩石般片片掀起,形成脫屑狀況。冬天保濕要夠力,還是得靠油性鎖水成分充足的乳霜類產品,將水分留在肌膚內。

肌幹害2.敏感狀況加劇 
水分降低,角質掀起,等於削弱了肌膚的防禦牆,使得刺激敏感的機會加劇。加上冬天許多人慣於用熱水洗臉、洗澡,天然油脂被沖洗掉了,肌膚會幹到連擦保養品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