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皮膚科門診中,最常遇到的情形就是:許多病友在全身癢得不得了的情形下,手邊有什麼藥膏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胡亂往身上又搽又噴;也有不少愛美人士買了一堆保養品,每天努力往臉上塗,皮膚問題卻完全沒有改善。
以下提出外用藥膏及保養品十大教戰守則,供愛美人士及皮膚病患參考:1、面膜與貼片過敏慣犯使用面膜或是貼片,會使所搽的藥物吸收提高十倍至一百倍,因此,接觸性皮膚炎或是皮膚過敏的機會就可能會比較高。
2、臉皮薄易過敏皮膚的厚薄,會影響藥物吸收的結果。尤其是粘膜、陰部、眼皮、及臉部等皮膚較薄的部位,往往治療效果快,但副作用導致皮膚過敏的機會也特別高。
3、皮膚乾燥先保濕再搽藥皮膚乾燥時,若需要提高皮膚的含水量或是增加保濕的程度,最好是皮膚以水分沾濕五分鐘左右後再搽上藥膏或敷面膜,效果特別好!
4、多搽未必效果好大部分的外用藥膏,一天搽一至二次就有很好的效果,多搽並不會增加太多好處。5、薄薄一層就可以了!大部分的藥膏都不需搽太厚,愈薄愈好,只有防曬乳液除外!
6、又搽又搓會增加吸收度搽藥時喜歡搓一搓的朋友要記得,這樣會增加藥物的吸收程度,包括全身性血液吸收,由於皮膚科的用藥大部分都是作用在表層,多數藥物都不必搓揉,除非是某些藥品有特別注明,才需要搓揉促進吸收。
7、防腐劑介面活性劑是致敏原大部分的乳液及凝膠主成分不同,但都含有防腐劑及介面活性劑,皮膚過敏常常是因為藥物或是保養品內的防腐劑、基劑或介面活性劑所導致。換保養品不見得能解決皮膚過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