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撞傷骨刺怎麼辦 幾種有效治療骨刺的方法
成因:
慢性勞損:長期姿勢不良,負重用力,體重過重,導致膝關節軟組織損傷。
肥胖:體重的增加和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成正比。肥胖亦病情加重的因素。肥胖者的體重下降則可以減少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
骨密度:當軟骨下骨小梁變薄、變僵硬時,其承受壓力的耐受性就減少,因此,在骨質疏鬆者出現骨性關節炎的幾率就增多。
外傷和局部壓力:經常的膝關節損傷,如骨折、軟骨、韌帶的損傷。異常狀態下的關節,如在髕骨切除術後環節處於不穩定狀態時,當關節承受肌力不平衡並加上局部壓力,就會出現軟骨的退行性變。正常的關節和活動甚至劇烈運動後是不會出現骨性關節炎的。
遺傳因素:不同種族的關節受累情況是各不相同的,如髖關節、腕掌關節的骨性關節炎在白種人多見,但有色人種及國人中少見,性別亦有影響,本病在女性較多見。
如何預防:
1. 保持正確的站姿、走姿,避免高低肩,頭前傾,駝背,膝蓋超伸等;
2. 控制體重;
3.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鍛煉;
十字韌帶損傷
十字韌帶是膝關節的主要穩定結構,因而在膝關節受外傷時容易發生損傷,全面瞭解韌帶損傷的程度、部位以及合併症,尤其是前交叉韌帶(ACL)損傷的及時診斷,將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後。關節鏡檢查雖然準確性高,但有創傷性,MRI是一種準確而有效的、無創傷性評價韌帶損傷的方法,目前已應用於診斷膝關節韌帶損傷。膝關節內有前、後十字韌帶(又稱交叉韌帶),前十字韌帶起自脛骨髁間隆起的前方,向後、上、外止於股骨外髁的內面;後十字韌帶起自脛骨髁間隆起的後方、向前、上、內止於股骨內踝的外面,膝關節不論伸直或屈曲,前後十字韌帶均呈緊張狀態,前十字韌帶可防止脛骨向前移動,後十字韌帶可防止脛骨向後移動。
成因:
暴力使膝關節過伸或過度外展可引起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損傷。如屈膝時,外力從前向後加於股骨,或外力從後向前撞擊脛骨上端,均可引起前十字韌帶斷裂。膝關節前脫位常由於過伸引起,必然傷及前十字韌帶。如為過度外展引起,可同時發生內側付韌帶斷裂,前十字韌帶損傷合併內側半月板損傷也較常見。屈膝時,外力從前向後撞擊脛骨上端,使脛骨過度向後移位,可引起後十字韌帶損傷,甚至發生膝關節後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