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別過期小樣 別把臉變成“試驗田”
熱愛購買護膚化妝品的MM們,幾乎個個都囤了一堆小樣。有的是品牌促銷套裝裡送的,有的是購買單品時櫃檯BA送給你試用的,有些是你網路購物得來的。護膚化妝品小樣,究竟是廢物雞肋,還是寶貝疙瘩?今天就要來告訴你護膚品小樣的危害,和如何鑒別過期小樣。
一、瘋狂使用小樣的危害
皮膚的新陳代謝週期是28到40天,任何產品都至少需要經過兩個月才能顯現出效果,你的小樣卻這幾天是專門保濕的,後幾天是抗老化的,再過幾天又變成了美白的,這麼亂,想要哪一種效果呢?狗熊掰玉米,掰一堆,扔一地。
二、如何正確使用小樣
現在各大品牌的促銷套裝中,大多會贈送一些小樣及中樣。30毫升的乳液、15毫升的面霜、5毫升的眼霜,基本都能持續使用兩個月左右,你可以通過這些中樣,仔細地觀察自己皮膚的變化,確定這些產品是否真的適合你的臉。如果合適,不要猶豫,買正品好好使用一兩年,這樣才會對你的皮膚產生真正的改善,用兩個月就膩了再換別的,對皮膚沒什麼好處。如果不合適,更不要猶豫,快點把它們扔了或送人,別讓貪小便宜的心理促使你持續使用下去。
千萬不要為了貪小便宜,死活要買到“滿贈”的額度。比如說,你只想買一款眼霜,去了櫃檯發現這家在促銷,買夠880就送個小樣禮包,你還差兩三百塊就可以拿那麼一堆東西了,就死活要買夠那麼多錢。仔細看看,那個禮包裡有多少是你需要的?沒准先是多花兩三百多買一個正品,再拿回一堆根本不需要的雞肋小樣——你只缺保濕的,小樣卻全是抗老化的!
三、過期小樣成潛規則 漏洞百出好辨別
化妝品品牌為何給消費者試用過期的小樣呢?原因是化妝品行業的試用裝一般由公司統一配發,很多是依據專櫃銷售業績安排配發時間和數量。業績不佳的專櫃無法及時配發試用裝,導致過期試用裝的問題。
漏洞1:無外包裝
在網上購買一些化妝品“小樣”甚少有外包裝的紙盒,往往只是產品的塑膠外皮,這讓小樣的安全性存在隱患。首先,外包裝上的一些資訊如產品名、保質期、配料表以及使用方法等遺失,影響消費者的識別和正常使用,為皮膚過敏埋下隱患。此外,“小樣”無外包裝也將降低其仿冒難度,使得更容易出現仿冒品。
漏洞2:生產日期及保質期不明確
對於直接塗抹於皮膚上的化妝品而言,其生產日期及保質期也是消費者甚為關心的內容。而記者在上述理膚泉小樣上看到,一般會印有生產日期的封口處只標有“54G600 06 13”的字樣,普通消費者無法識別。“由於‘小樣’是進口來的,國外的日期標注就是這個樣子。”據瞭解,2005年12月1日起實施的《商檢法實施條例》規定,進口化妝品必須要有中文標籤,但並沒有明文要求贈品小樣也要有中文標籤。而不同牌子的進口化妝品,其對日期的標注也不盡相同,所以,消費者很難根據英文生產日期的標注來判斷產品的生產日期,有時候也就稀裡糊塗買了快過期的產品。
漏洞3:非密封
如今,為保證產品不受污染,許多正規化妝品都是密封的,如一些產品封口處會貼有錫紙以隔絕空氣和污染物,此舉也能夠證明化妝品是全新的。而化妝品“小樣”卻很少有密封的“待遇”,通常打開蓋子就可擠出產品,為產品的安全性留下隱患。
四、總結:
雖然很多年輕女孩以擁有各種品牌小樣為樂趣,但畢竟是用在自己臉蛋上的東西,化妝品安全必須引起每一個愛美女士的注意。某品牌客服人員稱,如果消費者是通過他們正規管道購買商品得到小樣,使用後肌膚有什麼問題,他們可以記錄下來轉達給美容顧問,幫助消費者做護膚方面的指導。 玉蘭油、夢妝等銷售員稱,如果消費者在非正規管道購買了該品牌的小樣,出現了皮膚問題他們是管不了的,只能建議消費者不去購買。
五、消費提醒:50~200元區間化妝品假貨最多
1、切莫貪圖便宜,假貨價格通常會比正品低。價格在50~200元之間的化妝品,假貨會比較多,購買時要格外留意,特別是韓妝,買家要多留個心眼。
2、化妝品小樣也是造假的重災區,尤其是一些批量賣小樣的店鋪,畢竟小樣是正品商家的贈品,不可能有源源不斷的貨源。
3、針對不同的護膚品牌,可先到美容論壇上尋找通過核對生產批號或包裝特點等鑒別真偽的方法,然後在與商家交流中索要實物圖片和批號,並達成接受檢驗如假包換的承諾。
4、選擇商家時應篩選信用度高的賣家,可通過查看“賣家信用度”的早期記錄以及買家的評價心得來做判斷。交易時儘量使用如安付通或支付寶類的工具,同時保留同賣家的聊天記錄,包裹單等交易憑證,特別是收貨後要及時檢查貨品。
5、網購某些不曾用過的化妝品之前應先去商場專櫃試用,一是確定適合自己的膚質,不會造成過敏等問題,二是確定該品牌生產了該款產品,不被賣家所謂的“限量款”、“紀念版”所欺騙,三是利於收到網購貨物後進行比較鑒別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