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地帶

臀肌攣縮圖片大全 術後該如何鍛煉

臀肌攣縮綜合征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纖維變性、攣縮,引起髖關節功能受限所表現的特有步態、體征的臨床症候群。自1970年Valderrama報告以來國內外已有眾多報導,但病因尚不十分明確。肉眼觀察外觀可見患兒臀部有凹陷、腫塊或束狀帶,術中可見紅色的肌肉纖維被灰白色的纖維組織所替代,股骨大粗隆上更為明顯,增厚之筋膜攣縮,深入臀大肌、臀中肌部分肌纖維,成灰黃色,可夾雜于正常肌纖維中,嚴重者較少有正常肌纖維。臀大肌外上部分可見有纖維攣縮帶,寬度不一致,一般為2~7釐米,累及臀大肌全層,色澤蒼白 ,無彈性,為腱樣組織。鏡檢大部分攣縮臀肌可見肌細胞萎縮,多為局灶性或肌束週邊性,越接近纖維化部位萎縮越明顯。肌細胞橫紋消失,核皺縮溶解,部分形成均質無結構物質。肌細胞間及肌束間纖維間隔增大,形成纖維束,其內可見許多成纖維細胞。肌間血管數目減少,管壁增厚,管腔小而不規則,有的閉塞,管周可見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

術後功能鍛煉攣縮松解術後可因臀肌再粘連而復發,故術後採用主動運動及功能鍛煉以克服彈響征及蛙腿征、延長殘存的攣縮組織、改善肢體不等長障礙,防止淺層闊筋膜張肌髂脛束斷端再粘連,鞏固松解效果是很重要的。步驟術後6小時良好肢位:去枕平臥,用繃帶將雙膝併攏纏繞,膝下墊軟枕,屈髖60°,屈膝30°,固定24小時。觀察傷口滲血情況,滲血或引流不多時可拔除引流,開始功能鍛煉。術後24~48小時內,協助與指導病人在床上作雙下肢的交叉運動,屈曲內收雙髖關節,練習起坐,3次/天,30分鐘/次。術後48小時,協助患兒下床走一字步:挺胸抬頭雙肩水準,雙下肢交叉直線行走。3次/天,30分鐘/次。術後3~4天,在走一字步的基礎上逐步增加緊臀外展並膝下蹲練習:雙腳併攏,雙手平舉,足跟不能離地,腰背部挺直。3次/天,重複運動200次。術後第7天,在糾正異常步態的基礎上,進行腿部鍛煉(翹二郎腿),翹腿時端坐於靠背椅上,背部緊貼靠背,一腿過膝,交叉架於另一腿上,左右腿交叉,進行左右擺臀主動伸展運動。3次/天,30分鐘/次。上述功能鍛煉時要循序漸進,防止活動過度引起傷口滲血切口裂開。

出院前指導在鞏固上述功能鍛煉的基礎上,出院後作膝關節功能鍛煉操,其方法:①坐位,雙髖、雙膝屈曲,然後雙髖再向外分開至最大,並使兩腳心在體前相對併攏,雙手按壓膝關節內側,雙腿儘量內靠攏,還原。重複5次。②平臥位,一側患肢髖膝關節屈曲,向內傾倒至最大位,然後再向外傾倒至最大位,還原。左右重複交替5次。③站立位,兩足前後分開,位於前面的膝關節屈曲,後面的膝關節伸直,雙手壓於前膝關節,身體慢慢向前傾,維持5秒。還原。左右交替重複5次,出院後堅持作6~2月,以下蹲、坐起自如為自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