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地帶

頸椎病壓迫神經根會有什麼症狀 頸椎病導致的十種嚴重後果

脊髓型1、脊髓單側受壓:當脊髓單側受壓時,可以出現典型或非典型的Brown_Sequard綜合征。表現為病變水準以下同側肢體肌張力增加、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並出現病理反射;重者可以引出髕陣攣或踝陣攣。另外還有觸覺及深感覺的障礙。對側以感覺障礙為主,即有溫度覺及痛覺障礙。而障礙的分佈與病變水準不相符合。由於對側的運動束及本體感覺束尚屬正常,所以,該側的運動機能正常。2、脊髓雙側受壓:早期的症狀以感覺障礙為主或以運動障礙為主;晚期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上運動神經元或神經束損害的不全痙攣性癱瘓,如活動不利,步行不穩,臥床不起,呼吸困難,四肢肌張力增加,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陽性。病人有胸、腰部束帶感,感覺改變平面與病變水準往往不相符合。有時左右兩側感覺障礙的平面與程度不相符合。有的感覺障礙平面呈多節段性分佈。嚴重的病例可有括約肌功能障礙。

症狀和體征1.頸部症狀,視引起根性受壓的原因不同而可輕重不一,主要因髓核突出所致者,由於局部竇椎神經直接遭受刺激而多伴有明顯的頸部痛,椎旁肌肉壓痛及頸部立正式體位,頸椎棘突或棘突間的直接壓痛或叩痛多為陽性,且這些表現尤以急性期為明顯,如系單純性鉤椎關節退變及骨質增生所致者,則頸部症狀較輕微甚至可無特殊發現。2.根性痛最為多見,其範圍與受累椎節的脊神經根分佈區域相一致。此時必須將其與幹性痛(主要是橈神經幹 尺神經幹與正中神經幹)和叢性痛(主要指頸叢、臂叢和腋叢)相區別與根性痛相伴隨的是該神經根分佈區的其他感覺障礙,其中以手指麻木指尖感覺過敏及皮膚感覺減退等為多見。3.根性肌力障礙,以前根先受壓者為明顯。早期肌張力增高但很快即減弱並出現肌萎縮,其受累範圍也僅局限於該脊神經根所支配的肌組在手部以大小魚際肌及骨間肌為明顯,亦需與幹性及叢性肌萎縮相區別,並應與脊髓病變所引起的肌力改變相區別,必要時可行肌電圖或皮質誘發電位等檢查以資鑒別。

4.腱反射改變,即受累脊神經根所參與的反射弧出現異常。早期呈現活躍而中、後期則減退或消失,檢查時應與對側相比較,單純根性受累不應有病理反射,如伴有病理反射,則表示脊髓同時受累。5.特殊試驗,凡增加脊神經根張力的牽拉性試驗大多陽性,尤其是急性期及以後根受壓為主者,頸椎擠壓試驗陽性者多見於以髓核突出,髓核脫出及椎節不穩為主的病例;而因鉤椎增生所致者大多為弱陽性;因椎管內占位性病變所引起者,大多為陰性。頸椎的生理曲度(簡稱頸曲)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會出現退行性改變、頸椎骨質增生、從而使頸曲發生改變,甚至使頸曲變直或反張彎曲。再有,當人們長期姿勢不當、生活習慣不良,比如長時間低頭工作、睡高枕或頸部外傷、外感風寒時,頸椎的生理曲度也容易發生改變。頸曲的改變或消失,往往意味著椎體穩定性變差,椎間隙變窄,椎間孔變小,椎體退變,神經受壓以及頸伸肌慢性損傷。另外,頸曲的消失也會導致黃韌帶肥厚、頸韌帶傷、椎體旁有關肌肉的損傷等,進而誘發頸椎病變。這時,人很有可能出現頭頸肩背疼痛或感覺麻木無力,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癱瘓等一系列頸椎綜合症。第三、積極鍛煉特別是頸肩背部肌肉的鍛煉,確的鍛煉可以強化肌肉力量,強化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增加頸椎生物力學結構的穩定性,同時促進血液淋巴的迴圈,有利頸椎病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