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地帶

o型腿比例怎麼算 怎麼矯正o型腿

在雙足跟、雙足掌併攏,放鬆雙腿直立,如兩膝存在距離,就說明是有O型腿了。一般根據常態膝距和主動膝距兩個指標,判斷O型腿的輕重程度。所謂常態膝距,指的是直立時兩足踝部靠攏、雙腿和膝關節放鬆時,雙膝關節內側的距離。主動膝距,指的是直立時兩足踝部靠攏、腿部和膝關節向內用力併攏

雙膝關節內側的距離。根據常態膝距和主動膝距的大小,“O型腿”分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O型腿在醫學上稱為膝內翻,它破壞身體兩側的曲線,使雙腿不在筆直,兩條腿之間產生縫隙,上下肢體比例失調,腿部在視覺上顯得比實際短,整體失去挺拔姿態。在行走時,還會因為身體重量過多集中膝關節內

不易保持平衡,步態搖擺不穩,形成所謂的“鴨子步”。由於這些種種,得到了“羅圈腿”、 “弓形腿”、“籮筐腿”等俗稱。

但是很多人在關注O型腿時,只看到了影響美觀的方面,忽略了它最大的危害破壞人體健康。正常的膝關節,壓力是平均分佈在關節面上的。而O型腿的人,由於膝關節內翻,身體重量就過多集中於膝關節內側關節面上。過度的壓力和摩擦力,會導致膝關節內側軟骨面磨損,脛骨平臺塌陷,繼發骨性關節炎。

據有關調查,專家指出,O型腿的人患骨性關節炎的比率較之正常人高出40%以上。

對此專家給出了解答:這是因為如果形成了O型腿,原來受壓力相等的脛骨內、外髁所受壓力改變,內髁所受壓力大大超過外髁,也超出了它所應承受的身體壓力。在膝關節活動時,膝關節內側的摩擦力也會增大,導致關節面軟骨磨損嚴重。並且,現在O型腿正從以前的中老年

到現在呈年輕化趨勢發展。年輕人也要謹慎對待,如走路時間長了膝關節會有酸脹感,那可就要引起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