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地帶

胃變小了幫助減肥 讓胃變小的6個方法

胃餓小了可以減肥嗎

通常聽到有人說,經常不吃飯會把胃餓小,胃餓小了吃飯就會變少,就可以起到減肥的作用,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胃是一個非常有彈性的器官。人吃下食物後,食物會通過食道進入胃,胃壁有伸縮性,開始體積慢慢變大,胃壁漸漸變薄,因此胃空著的時候和裝滿食物的時候大小是不一樣的。如果每天都吃很多東西,久而久之,胃就被撐大了。一般來說,正常進餐後胃容量約為1500毫升,胃腔內的壓力和胃壁的張力才有輕度的增高,這時就感到基本吃飽了,吃撐後為2000毫升。經常讓胃處於擴張狀態會減弱其伸縮功能,空腹時胃壁就容易鬆弛,這樣胃壁產生同樣的張力需要的食物也就越多。

所以,經常吃太多確實可能會把胃撐大。對於飯量過大的人來說,首先是改變飲食結構,多攝入能量密度低的食物,增強飽腹感;其次要細嚼慢嚥,讓大腦攝食中樞充分感受飽的資訊;最後是少食多餐,堅持每頓七八分飽。

想必不少瘦身的冤家都是覺得本人太能吃!於是瘦身的第一步往往都是餓著直到把胃餓小。其實是心思和生理上的多種要素招致的,胃不會越餓越小!當每頓飯都越吃越少,這種形態繼續下去成了習氣之後,就很容易發生錯覺:是我的胃小了,所以我吃不下了。

減肥如何把胃變小細嚼慢嚥,延長進餐時間,可以減少饑餓感

食物進入人體後,體內的血糖會逐漸升高,當血糖升高到一定水準時,大腦食欲中樞就會發出停止進食的信號。當減慢進食速度時,這一變化體現得較為明顯;相反,如果進食過快,血糖還來不及升高,大腦還來不及做出相應的反應,進食過程就結束了。當最終血糖增高,大腦發出停止進食的信號時,人們往往早已攝入了過多的食物,並由此造成能量過剩,最終導致肥胖。

將食物細嚼慢嚥,則可幫助身體更好地消化吸收,以至還沒吃太多食物之前,血糖已經開始升高,刺激大腦並有效降低食欲,避免進食過多,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

少量多餐

每日將能量分開,進食4~5餐,有利於維持胃的容量,不至於感到饑餓。

具體做法是:將每日總能量分為4~5次攝入。早餐不能吃太多,節省下來的能量在上午9~10點鐘再略加餐。中午的能量也減出1/3,在下午3~4點之間加1個水果。晚餐少吃,達到6成飽。

如果運動,可在鍛煉後半小時再吃些牛奶、餅乾等少量食品。

這樣做可以使胃始終有一些食物而不至於感到太饑餓,同時能將所吃食物充分消化吸收,保證節食期間的營養供應,不會發生營養不良。

以低能量、高容積的食物代替高能量食物

減肥的失敗大多由於難挨的饑餓,而無法堅持下去。選擇蔬菜、粗糧等能量很低的食品,會產生很大的容積而消除饑餓感,有利於減肥的執行。如用一個200 克的玉米棒子替代半兩米飯。

精力分散法

避免各種產生食欲的因素刺激,如多做運動、散步、看電影等事情分散對食物的注意。

多飲水

尤其是飯前半小時,也會利於少吃。

適應新食量

還有些人的饑餓只是心理的,而不是生理的,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養成新的飲食習慣,這種現象就會自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