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後多久可以吃飯 八種瑜伽後注意事項介紹
早上瑜伽後0.5-1小時以後再進食。
瑜伽練習中,消化器官得到充分的按摩,需給予一定的休息調整,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和提升器官機能。
以下為注意事項:
1休息0.5-1小時後再洗浴。瑜伽練習後體感非常敏銳,短時間內應避免忽冷忽熱的刺激,從而保證體內能量有序流動。同時,能夠避免毛孔過度擴張所造成的油脂清洗過度,從而保養皮膚天然保護層。
2情緒波動不宜練習瑜伽。瑜伽屬於身心靈都要配合的運動,如果生氣、焦慮、緊張的情況下,肌肉群緊繃,最好不要練習瑜伽,以免受傷,只有在肌肉柔軟的情況下練習瑜伽,才能更加健康安全。
3上幾節課後,覺得關節及肌腱酸痛,可能不適合練瑜伽。有些人天生身體的柔軟度就不好,而瑜伽則是訓練身體的柔軟度與肌力的延展,如果每次練完瑜伽之後,就出現關節疼痛或是肌腱發炎的情況,可能本身身體柔軟度不夠,不適合瑜伽動作。
4骨質疏鬆症者,練習要小心。有些瑜伽的動作必須用手或腳等肢體支撐身體的重量,如果有骨質疏鬆症,很可能因為核心肌群的力量沒有訓練好,以致手肘支撐的時候,不小心骨折。
5 眼壓過高、高度近視眼,不建議頭下腳上的倒立動作。前彎或倒立,會增加眼壓,因此原本就有眼壓過高、高度近視的人,不建議練習瑜伽。
6身體狀況不佳、大病初愈、骨折初期不宜練習瑜伽。瑜伽需要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才能達到鍛煉身體機能及肌群的功效,如果身體狀況不好,肌肉、關節、韌帶無法發揮力量,練習瑜伽的時候,就很容易受傷。
7癲癇、大腦皮質受損。瑜伽許多動作會牽扯伸展到頸部,而如果有癲癇或是大腦皮質受損者,前彎後仰按摩頸部的伸展,就可能誘發癲癇發作。
8 有血液凝固疾病 血液凝固病者,避免練習瑜伽。瑜伽的動作需要擺位元、肢體伸展扭轉,過程中可能導致末梢血流減少,更容易導致血液凝固嚴重,引發心臟血管疾病。
大約在西元前300年,印度的大聖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英文:Patanjali,印地語:??????)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訂為完整的八支體系。瑜伽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
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