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地帶

森巴舞教學介紹 于巴西巴伊亞的一種舞蹈

桑巴(葡萄牙語:Samba),是源于巴西巴伊亞的一種舞蹈和音樂類型。它最早根源於非洲土著帶有宗教儀式性的舞蹈,通過被販賣到巴西的黑人奴隸帶到巴西,再與流傳至當地的其他文化混合,漸漸演變成今日的桑巴。桑巴現已被公認為巴西和巴西狂歡節的象徵,是最大眾化的巴西文化表達形式之一。其中,巴伊亞的圓圈森巴舞(一種里約熱內盧的桑巴)在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森巴舞獨特的腳部BOUNCE動作,是由重心腳的膝蓋與腳踝彼此屈壓與挺直所產生的。每次屈壓與挺直的時間是使用l/2拍,而屈壓的角度又因舞步不同而不同,有時“稍有”有時“無”。另一難度動作為骨盤與臀部的斜刺。缺少了這兩種動作就難表現出森巴舞。森巴舞的移動須反應出一種“遊行”般舞伴彼此環繞的歡樂氣氛,並在移動或定點舞蹈時與觀眾互動。
高度靈活及柔軟性的身體為首要,而為如此強烈的律動身體,手臂具次等重要的平衡作用。高級舞者會正確地運用身體重量與地心引力,產生“很沉”的重心。選手須將重點放在肌肉的適度鬆弛和重心,生理及心理的緊繃均無法將活潑、熱情的森巴舞表現良好。

森巴起源于巴西和嘉年華會舞有著膝蓋的壓縮與拉直的特色,產生彈跳的是因為骨盆收縮或者身體壓低,它被稱為“彈跳動作”,它並不是真的向上和向下蹦跳的。利用1/2拍將膝蓋下壓用另1/2拍將膝蓋拉直,把一個拍子分成二部分--1&,1代表第一個半拍,&是第二個半拍。
IDTA (Laird)
假如彈跳和節奏和腳的移速度結合在一起,節奏會形成”& 1 & a 2 & 1 & a 2“。將膝蓋拉直的動作是在&與接下來的1的1/4拍做。 也就是在 &拍時做膝蓋拉直所以一定會在1的拍子上做膝蓋壓縮。
ISTD(新 ISTD Samba手冊)
正常的彈跳是森巴舞特質,簡述在開始的1/2拍是稍微伸直,並在第二個1/2拍稍微彎曲,也就是數1的拍子時伸直並然後在&拍上做壓縮。

非洲套路
升場式,男女轉胯 2×8
桑巴走步博塔佛哥步,接旋轉換位 1×8
交接墊步接旋轉,繞圈走交接墊步 1×8
交接墊步連桑巴掃步,接搖滾軸轉 1×8
側行並步連桑巴掃步,接旋轉反身 1×8
並過位到反並進位的桑巴跑步,接水準軸轉 1×8
並進位到反進位的桑巴走步,接女旋轉成閉式位 1×8
面對面相對位的搖滾轉 1×8
博塔佛哥步連交接墊步,博塔佛哥接雙連轉 1×8
叉行步連旋轉,接破碎步 1×8
博塔佛哥步連桑巴走步,接換位的桑巴跑步 1×8
換位桑巴跑步連桑巴走步,女旋轉接桑巴鎖步 1×8
桑巴前進走步接桑巴前進後退小跑步 1×8
桑巴前進後退步連桑巴鎖步,接吸腿跑步 1×8
男女換位連後劃點步換位,反身結束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