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地帶

減肥依照生物鐘 瘦身更加有效


生物鐘讓節食減肥失敗

日本女子營養大學開辦了一個有趣的營養診所。在那兒,對於肥胖和有高血脂等代謝綜合征的人,醫生們不給病人開藥。他們的做法是,運用最新的科學方法——時間營養學,指導病人根據自己的生物鐘來決定飲食方式和吃飯時間。

48歲的佐藤女士就是時間營養學的受益者。她前些日子做健康檢查時,發現血脂升高到了正常值的1.5倍。經體檢中心的醫生介紹,她來到營養診所就診。這裡的醫生既沒讓她打針,也沒讓她吃藥,只是調整了她吃飯的時間和食物的內容。半年後居然瘦下來了,血脂回歸了正常。

這是為什麼呢?事情還得從一年前她發覺自己體重增加,開始減肥說起。那時,她嚴格限制飲食,減少熱量攝入。每天早上,佐藤只吃優酪乳和香蕉。中午帶盒飯,大多吃一些蔬菜沙拉、海苔和豆腐等低熱量的食物。晚上下班後,她會回家做飯。吃晚飯一般要到9點以後。忙碌了一天,早已饑腸轆轆的她,終於可以優哉遊哉地吃頓飯了。晚飯吃的是她喜歡的牛排、漢堡等高熱量的食物。


一天攝入的總熱量比以前大大減少,她想該會變得苗條了吧。誰知這樣的生活持續一年後,不僅體重沒有減輕,還在體檢時發現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都比正常值高了很多。體檢中心的醫生說,您可得好好控制血脂了。血液中增多的膽固醇等物質在血管壁附著,慢慢地就會造成血管堵塞這樣會有引起心肌梗死和腦梗死的危險。

為什麼她如此認真地節食,卻落得這樣的結果呢?原來,這和她的飲食時間有關。生物鐘的一大秘密正在於此。

生物鐘減肥法:神秘的肥胖生物鐘

我們知道,人體的大腦中有中樞生物鐘。心、肝、腎等各個臟器中有外周生物鐘。它們像指揮官一樣,負責調控相應的蛋白質,來調節人體生物鐘的晝夜節律。全身的脂肪細胞中就有專管肥胖的生物鐘。


1.晚上10點到淩晨2點吃東西最易發胖

2005年,日本大學藥學部講師榛葉繁紀先生發現,引起肥胖的是一種被稱為BMAL1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有吸收脂肪的功能。BMAL1的分泌量隨時間而改變,在下午2-3點之間為最低值。所以,這時候吃東西不容易發胖。BMAL1的分泌量在晚上10點到淩晨2點達到最高值。在這個時間段吃東西很容易發胖。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晚上的這個時間是脂肪貯存的“魔鬼時間”。

2.不吃早餐生物鐘無法正常工作

另外,外周生物鐘必須在蛋白質充足的環境下才能正常工作。不吃早飯或者是早飯時蛋白質類食物吃得太少的話,外周生物鐘就像沒上發條的鐘一樣,內臟機能會一直處於低下狀態。這會使大腦誤以為身體還處在饑餓狀態中。吃午飯時,大腦就指示身體“啟動貯存脂肪機制”。這一來,脂肪不被消耗反而被貯存起來。身體內的脂肪越來越多,自然就變成胖子了。

肥胖生物鐘的特點為我們揭示了減肥秘訣。那就是早飯要吃好,午飯要吃飽,晚飯要吃少。

下面,我們來看看佐藤女士減肥失敗,血脂升高的原因。醫生認為她有兩個問題。一是早飯時蛋白質類食物吃得太少。二是吃晚飯的時間太晚,而且吃的是高熱量食物。佐藤一直沒注意到自己在飲食時間上的這一問題,所以讓這種錯誤的飲食習慣持續了一年。

生物鐘減肥法精要:

1.一日三餐要根據生物鐘的特點來安排。

2.下午2~3點,吃東西不易發胖。

3.晚上10點到淩晨2點,脂肪最容易貯存。

4.早飯要吃好,午飯要吃飽,晚飯要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