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弓,是由跗骨、蹠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韌帶、肌腱等具有彈性和收縮力的組織共同構成的一個凸向上方的弓,可分為縱弓及橫弓,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從踝關節經距骨向前分散到蹠骨小頭,向後傳向跟骨,以保證直立時足底支撐的穩固性。在行走,尤其是長途跋涉時,足弓的彈性對身體重力下傳和地面反彈力間的節奏有著緩衝作用,同時還有保持足底的血管和神經免受壓迫等作用。內側縱弓,在足的內側緣,由跟骨、距骨、舟骨、3塊楔骨和內側第1~3蹠骨構成,弓背的最高點為距骨頭。于直立姿勢時,在前後兩個支點。前支點為第1~3蹠骨小頭,後支點為跟骨結節。此弓由脛骨後肌腱、趾長屈肌腱、長屈肌腱、以及足底的短肌、蹠長韌帶及跟舟蹠側韌帶等結構維持,其中最重要的是跟舟蹠側韌帶,此韌帶起著弓弦的作用。此弓曲度大,彈性強,適於跳躍並能緩衝震盪。外側縱弓,在足的外側緣,由跟骨、骰骨及第4、5蹠骨構成,骰骨為弓的最高點。前、後支點分別為第4、5蹠骨小頭和跟結節的蹠面。維持此弓的結構有腓骨長肌腱、小趾側的肌群、蹠長韌帶及跟骰蹠側韌帶等。弓弦是跟骰蹠側韌帶。此弓曲度小,彈性弱,主要與直立負重姿勢的維持有關。
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從踝關節經距骨向前分散到蹠骨小頭,向後傳向跟骨,以保證直立時足底支撐的穩固性。當身體跳躍或從高處落下著地時,足弓彈性起著重要的緩衝震盪的作用。在行走,尤其是長途跋涉時,足弓的彈性對身體重力下傳和地面反彈力間的節奏有著緩衝作用,同時還有保持足底的血管和神經免受壓迫等作用。足弓的維持一是楔形骨保證了拱形的砌合,二是韌帶的彈性和肌肉收縮,使肌腱緊張,後者是維持足弓的能動因素。如韌帶或肌肉(腱)損傷,先天性軟組織發育不良或足骨骨折等,均可導致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
現代物質文明發達,大家皆穿鞋著襪,有高跟鞋,亦有所謂“火箭式”尖頭鞋,對足橫加束縛,使肌肉常處於緊張狀態,再加道路平坦整齊,出門上公共汽車,或以自行車代步,甚少活動。在上述情況下,足肌缺乏鍛煉,不夠堅強。若再加上生活富裕,身強體胖,體重增加,足弓不能承擔,便易形成平足症。故平足症可以看作是人類進化,物質文明發達時期的一種退化病。從以上討論,可見足弓低或平足,不能說成是平足症。足弓可以吸收震盪,良好的足弓應有彈性。足弓過高,韌帶過緊;或足弓過低,韌帶鬆弛、足肌乏力,均會引起疼痛。足弓雖平,而韌帶堅強,足肌健壯又能起保護作用,具有彈性,可以毫無症狀。故平足症是指足弓低平統稱扁平足,患足外翻,無彈性,在行走和站立時有足疼痛症狀者。 輕微的扁平足可以使用支援鞋墊,重者可以進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