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專家談如何美白 謹慎美白方法
熟齡肌美白前必須先養膚
年輕肌膚的細胞再生能力強,而熟齡肌的真皮層、表皮層的活細胞新生能力、代謝能力,都會比較弱。所以,當黑色素細胞製造出黑色素的時候,鄰近的角質細胞會被“染黑”(黑色素透過黑色素體傳遞到角質細胞),但是年輕肌膚就是能夠以28天的速度,替換掉所有的角質細胞,自然地變白。
但是這一過程,對於熟齡肌來說就會自然延長,因此不論所用的美白保養品,美白成分濃度多高、抗氧化、去黃氣、協同美白成分有多麼齊全,都必須正視表皮層活細胞的健康問題。把皮膚養得夠健康,黑色素的代謝才會快,美白成分的使用才真正有意義。
熟知幾種重點成分
來路不清的藥不吃,成分不明的產品也別用。讀懂全成分表可能有些難度,那就記住幾個重要的吧,比如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煙鹼酸(維生素B3)等都是相對更安全的美白成分選擇;而左旋C經常被標為L-AscorbicAcid;傳明酸(Transamin)、氨甲環酸(ranexamic Acid)等。在購買美白產品之前,這些成分也都需要關注或詢問。
產品是有效成分多好還是成分簡單好?這個看似矛盾的問題其實並不矛盾。
從產品的訴求而言,訴求的功效需要多種成分互相輔助才能達成,就需要成分種類較多,美白就是一個需要多種成分共同實現的功效。如果訴求簡單,只是保濕,那就簡簡單單即可,這樣也就減少了原料品質差別對產品品質影響的風險,如果簡單的功能卻用了太過複雜的配方,對皮膚來說也多餘,對於廠商來說,也是不必要地提高了成本。但在有效成分上,應有主次之別,以某一種有效成分為主,其他成分作為輔助,如果一個產品把各種熱門美白成分都包含其中,就需要考慮一下,它們的濃度是否能達到效果?這麼多種類的功效成分需要多少輔助成分,成分過於複雜對皮膚是否負擔過重?無論功能型產品有多麼吸引人,皮膚的健康才是一切護膚的前置條件。
高濃度風險也更高
功效性產品比較注重有效成分的濃度,但高濃度就一定更好嗎?
比如高濃度維生素C(或者左旋C)的產品易失活,可以利用雙室幹濕分離,使用前再混合的方式保有其最高活性價值。也可以配製成液體(但不使用水為溶劑,改用有機溶劑)。當然也可以利用防褐變的無機鹽類加入配方中,穩定延長活性效期。但不論哪一種方式,最後擦在皮膚上的pH值都非常低,酸度很高。
但是過度的酸,對皮膚來說,就是一種刺激。而對於用溶劑配製的維生素C,溶劑不僅把維生素C送入肌膚,更把自己也深度滲入肌膚與微血管,這樣難道不是提高了使用風險嗎?而且就效果而言,用高濃度的左旋C就會白嗎?左旋C可以淡化黑色素,但也不能去除黑色素,在理性的範圍內選擇安全的產品才是對皮膚負責。
維生素C怎麼保存
維生素C怕水、怕熱、怕光,維生素C的衍生物除了容易失活,對酸堿值也非常挑剔。所以想讓維C活性更安定,冰箱冷藏或者選擇粉劑型、少水分的保養品會更好。
“見效快”是美白產品廣告中經常可以看到的一個指標,但是美白產品不可能立刻生效。即使是採用去角質原理的產品,除非使用高濃度的化學煥膚,否則也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那麼為什麼很多人用了美白產品之後會有立刻變白的感覺?除了主觀的心理作用外,就在於很多美白產品尤其是面膜,都具有補水的效果。臉部皮膚水分充足了,自然會看起來白一些。就像長時間泡澡之後皮膚也會發白,但這其實並不能說明水能美白。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來歷不明”的產品中違規添加了違禁物,見效快,但對皮膚傷害也很大,甚至會危害身體健康,千萬要謹慎選用。
白皙建議:溫和去除老舊角質
雖然去角質能去掉老舊角質提升肌膚的“透亮感”,但是,別忘了“黑”也代表 “潛在發炎”,所以溫和也是需要考慮的重點。
使用具美白功效的柔膚水,可以溫和地軟化老舊角質,化妝棉片蘸濕爽膚水打圈輕輕擦拭,只是需要注意選擇絲光、摩擦小的棉片,注意不可用力過猛、沿著臉頰向太陽穴方向擦拭。這樣可以使原本不規律的角質層細胞恢復原有的透明度,幫助肌膚提高滲透力,即時提升肌膚的光亮度,同時也可以提高肌膚含水量,令膚色透亮光澤有彈性。
臉上毛孔大怎麼辦 夏季如何如何快速收縮毛孔
黑頭是怎麼形成的 去黑頭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