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是哪個位置的 5組鍛煉方法教你健身
肱二頭肌位於上臂前側,整肌呈梭形。肱二頭肌有長,短二頭故名。
肱三頭肌(gong san tou ji)在上臂後面延伸,可伸直或伸展該臂,其英文名「triceps brachii」中的「tri」說明它有三個頭:一個附著在肩胛骨上,另兩個附著在肱骨上。肌肉的遠端有一條有力的腱在肘處附著在尺骨上。如果你儘量伸直手臂,就會感到這條腱繃緊了。當肱三頭肌收縮時,使肘關節伸直或前臂下垂;當肱三頭肌舒張時,使肘關節彎曲。讓一個不練健身的人秀身材,他多半會隆起肱二頭肌上的小疙瘩,讓一個經常健身的人秀身材,他可能就會側向你伸直胳膊展示肱三頭肌,因為肱三頭肌比肱二頭肌大呀,雖然一般人都是前面比較發達。 (上臂,彎曲內側是肱二,反面是肱三,這兩張圖的位置你能發現肱三占了好大的面積) 肱三為什麼比肱二大呢?我那天看動物世界突發奇想,會不會是這個原因呢?人類在直立行走前,還是四肢著地,前肢要支撐身體,用到的主要是“推”的力量,所以主管這部分的肱三頭肌會比較發達,後來身體越站越直,“推”用得少了,用上肢“提”東西的動作增多,所以肱二就發達一些。從動物角度看,肱三具備更加強壯的潛力,但究竟誰更發達,和生活方式有關。由此,如果整天坐在電腦前,主管緩衝作用的屁股上的肥肉會更發達一些吧。
超級組訓練法則對增大肱二頭肌特別有效,它能刺激更多的肌纖維,創造更好
的充血。我在每次訓練中都採用超級組訓練法則。採用超級組訓練法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每個練習都做超級組,僅是每組的最後兩個練習採用。
2.杠鈴彎舉不要採用超級組訓練法則。因為這個複合練習需要強大的能量和充分的恢復。
3.除了肱三頭肌之外,不要把肱二頭肌與其它部位聯合在一起做超級組。二頭肌與三頭肌功能相反,輪流訓練可保證充足的恢復時間。二頭肌訓練的最後一個練習與三頭肌訓練的第一個練習聯合做超級組,正好能過渡到三頭肌訓練中去。
4.在用超級組法則聯合練二頭肌和三頭肌時,應儘量選擇相同用力水準的練習,如啞鈴斜板彎舉與單臂啞鈴屈伸,或坐姿啞鈴交替彎舉與站姿頸後臂屈伸的組合。
5.能用於超級組訓練的肱二頭肌練習只有啞鈴彎舉、斜板啞鈴彎舉、坐姿杠鈴彎舉和拉索彎舉。相比之下,站姿杠鈴彎舉太重了、啞鈴集中彎舉太輕了,機器彎舉又太孤立了。
每組都練到力竭
每一組都應練到力竭,不論使用多大重量或做多少次,只有練到力竭才能確保對肱二頭肌震撼性刺激的要求。
採用較低的次數
只統計那些在68次範圍內達到力竭的訓練組。如果每組超過8次,則附屬肌肉可能在肱二頭肌完全力竭之前就疲勞了。如果無法做到6次,則表明二頭肌沒有在附屬肌肉取代用力之前達到力竭。
假定最大的力量應該分派給最重的練習,那麼結論就是每次肱二頭肌訓練都應以杠鈴彎舉開此動作主要練背闊肌肱二頭肌是次要的。
始。但是,人體具有驚人的適應能力,適應過程是如此微妙,以至於幾乎察覺不到附屬肌肉已經暗中分擔了不少本應由肱二頭肌完成的工作。
通過每次以不同的練習開始,附屬肌肉就沒有機會去適應,肱二頭肌就會被迫做所有的工作。例如,如果你經常以斜板啞鈴彎舉或啞鈴交替彎舉代替杠鈴彎舉開始訓練,即使用的重量減小了,但訓練卻會更有效,因為一切工作都是在附屬肌肉還在考慮如何幫忙時由二頭肌單獨完成的。
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一起練
除三頭肌外,不要將二頭肌與其它任何部位一起練。如果像許多健美運動員那樣,將二頭肌與胸部一起練,則因胸部訓練消耗了大量能量,即使你覺得已經為肱二頭肌付出了100%,它們得到的卻只有80%。如果每次只練一個部位,那你將得到更好的震撼性刺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