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地帶

女孩“抗痘”十年 高呼:不要戰錯痘

女孩“抗痘”十年 高呼:不要戰錯痘

戰“痘”誤區,越陷越深

王晶晶(化名),從高中起,就出現了很多的“痘痘”並使用了很多抗痘產品,最開始效果很明顯,但大二的時侯皮膚又開始發痘痘後,便越發不可控制。從此便走上艱苦的戰痘之路。

據王晶晶表示,她先後使用過:礦物洗顏泥、珍珠粉、茶樹精油、MK舒顏系列、由護膚行業人士配製的專門祛痘產品等,非常注意去角質、深層清潔,但是皮膚一直都不見好轉,動不動就發紅,小紅點疹不斷。

找准原因,重新戰“痘”

對於上述情況,小編連線了知名護膚專家,左岸女人CEO許德田(冰寒),他在仔細瞭解情況後判斷:晶晶在高三時期的痘痘應該是真正的原發性痘痘,因此用祛痘產品是有效的(後來她再用就無效了)。但之後疏於護理,導致痘痘復發。在連續使用有一定刺激性的產品(礦物洗顏泥)、並且高頻度大量使用之後,皮膚屏障反倒損傷了。

在皮膚損傷後,護理的方向應以修復、保濕為主,修復受損的皮膚,但王晶晶反而一直以祛痘、去角質為主,正是因為錯誤的護膚方式,導致皮膚屏障進一步損傷,並引起敏感、缺水、出疹等衍生性問題。

冰寒表示,皮膚屏障損傷後,皮膚的保水能力變得很弱(減弱90%),夏季皮膚很油,冬季皮膚很幹、掉屑。而此時又使用了會進一步削弱皮膚屏障的產品或方法,不斷更換各種護膚品,還導致皮膚處於應激狀態,沒有休生養息的機會。因此皮膚一直很敏感,起小疹子,這往往被誤認為是痘痘,這進一步促進了一些含有水楊酸等刺激性成分的產品的使用(市面上的祛痘產品多數含有水楊酸)。

皮膚在受了刺激後發紅而久久不愈,形成所謂的“痘印”,其實是一種炎症表現,並不是真的痘印(真正的痘印是炎症之後留下的色素沉著和纖維化,不會一直是紅色)。

專家解答戰痘誤區

冰寒在護膚專欄中為愛美的女性提供了幾點敏感性痘痘肌護理的建議:

這類皮膚因持續戰痘變成敏感,但同時有痘、疹。首先,必須讓皮膚休生養息,不受刺激:不要使用撕拉式面膜、磨砂類、含果酸成分、有刺激性的產品,如醋、鹽、糖;不要使用高滲物質,如蜂蜜、高濃度甘油等;

其次,注意使用修復類的護膚品,可使用清水洗臉,除非臉上感到油膩和髒,才考慮使用EGF潔面乳洗臉(這款潔面乳足夠溫和)。然後用艾詩可因修復肽、EGF拍打霜及EGF高效修復面膜,或者可以用十搽十美茶多酚面膜;如果覺得EGF拍打霜不夠保濕,那就再塗一點荷荷巴油在最外層。

為了避免危及到角質層(皮膚屏障),冬天在護膚時應注意:因為冬天這類皮膚會非常高,有的人非常依賴噴霧補水,但越噴越幹。這是因為太多了導致皮膚角質細胞松解,保水能力更弱。所以噴霧要用,但是不能依賴。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並不是臉上一出痘痘,我們就著急亂往臉上塗東西,因為那不一定是青春痘!正確認識臉上的痘痘,對症下藥,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戰“痘”的最終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