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美體 » 身體護理

頸部結構圖展示 五方面瞭解頸部層次作用

頸, 漢字, 讀音通常為jǐng(也讀作gěng, 組詞為脖頸兒), 是人體的重要部位。 頸部的上界為下頜骨下緣、下頜支後緣、乳突和枕外隆突的連線,

下界即胸骨上緣、鎖骨、肩峰和第七頸椎棘突間的連線。 該局部以斜方肌前緣為界, 分為前方的固有頸部和後方的項部;固有頸部以胸鎖乳突肌為界, 區分為頸前區, 頸外側區及胸鎖乳突肌區。 頸前區亦稱頸前三角, 被二腹肌及肩胛舌骨肌分為頦下三角、下頜下三角、頸動脈三角、肌三角。 頸外側區亦稱頸後三角, 該三角被肩胛舌骨肌分為枕三角和鎖骨上三角。

頸是身體部位名稱, 指頭部與雙肩的連接處。 北方方言常稱“脖子”。 英文對應詞語:neck。
在古代漢語中, 頭部與雙肩的連接處, 前面稱“頸”, 後面稱“項”。 如成語“望其項背”。 在人體解剖學上, 頸部的上界為頭部的下界, 下界即胸骨上緣、鎖骨、肩峰和第七頸椎棘突間的連線。 該局部以斜方肌前緣為界,

分為前方的固有頸部和後方的項部;固有頸部以胸鎖乳突肌為界, 區分為頸前區, 頸外側區及胸鎖乳突肌區。 頸前區亦稱頸前三角, 被二腹肌及肩胛舌骨肌分為頦下三角、下頜下三角、頸動脈三角、肌三角。 頸外側區亦稱頸後三角, 該三角被肩胛舌骨肌分為枕三角和鎖骨上三角。
物體收窄形狀的連接處也常稱“頸”, 如“瓶頸”。
頸部層次
頸部由淺入深(由前向後)層次結構十分明確, 分別為:皮膚、淺筋膜、頸深筋膜、肌肉。 深筋膜又分為淺、中、深三層, 在淺、中層與深層間形成的鞘內, 容納通過頸部的氣管、食管及血管。 各層間有疏鬆結締組織並形成頸部間隙。

一、皮膚:皮膚薄, 移動性大, 皮紋橫向。


二、淺筋膜:淺筋膜疏鬆, 內含皮肌、皮靜脈、皮神經、淋巴結。
1、皮肌:皮肌為頸闊肌 platysma, 薄且覆蓋廣泛。 上至面部, 下至第二肋平面, 越過人體中最早骨化的二個骨即鎖骨和下頜骨淺面的全長, 頸正中線和頸前三角下部未被此肌覆蓋。 淺筋膜內的皮神經和皮靜脈均行於肌的深面,
該肌因之成為淺筋膜這一層次的重要標誌。
2、皮靜脈與淋巴結:皮靜脈有頸前淺靜脈 anterior jugular vein 和頸外淺靜脈 externa jugularis vein, 其周圍有伴行的淋巴結。 在頸根部兩條靜脈均進入頸深筋膜形成的兩個間隙, 即胸骨上間隙和鎖骨上間隙, 並有橫行的吻合支。
3、皮神經:皮神經為頸叢皮支, 有枕小神經、耳大神經、頸橫神經、鎖骨上神經。 這些皮神經均由胸鎖乳突肌後緣中點向四周放射走行, 其中枕小神經勾繞副神經後沿胸鎖乳突肌後緣上升, 提起枕小神經即可鉤出副神經, 是尋找副神經的標誌, 而胸鎖乳突肌後緣又是尋找枕小神經的標誌。 耳大神經垂直行向耳垂。 頸橫神經垂直橫過胸鎖乳突肌中部。 鎖骨上神經與副神經近似平行, 但位於其下方。


三、頸深筋膜:頸深筋膜即頸部肌肉的肌外衣及其延續, 由前向後分別為頸深筋膜淺層、頸深筋膜中層和頸深筋膜深層。 1、頸深筋膜淺層 lamina superficialis fasciae colli:頸深筋膜淺層亦稱封套筋膜。 圍繞整個頸部形成一個封閉式的筒鞘狀結構, 築成了頸部諸器官活動的基本環境, 成為保護頸部諸臟器的第一道防線。 該筋膜並包繞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形成兩個肌鞘, 包繞腮腺和頜下腺, 形成兩個腺體筋膜鞘, 在胸骨和鎖骨上分為二層, 形成兩個間隙。
2、頸深筋膜中層 lamina media fasciae colli (頸內臟筋膜):頸內臟筋膜分兩部分, 一部分包繞頸部大血管及神經, 即形成頸動脈鞘 carotid sheath 。 另一部分包繞氣管、食管和甲狀腺, 形成一個內臟鞘總鞘即第二封套, 築成保護臟器的第二道防線。
並伸入氣管、食管和甲狀腺間, 分別形成氣管、食管和甲狀腺鞘。
3、頸深筋膜深層 lamina profunda fasciae colli:頸深筋膜深層亦稱椎前筋膜, 即頸部椎前肌的肌外衣, 該筋膜由顱底一直達第三胸椎。

四、頸部筋膜間隙:筋膜間隙有胸骨上間隙、鎖骨上間隙、氣管前間隙、食管後間隙、椎前間隙。
1、胸骨上間隙 suprasternal space:位於胸骨柄上緣,由封套筋膜一分為二層形成,內含頸前靜脈弓。
2、鎖骨上間隙 supraclavicular space:位於鎖骨上緣,由封套筋膜一分為二層形成,內含頸前淺靜脈和頸外靜脈。
3、氣管前間隙 pretracheal space:位於氣管前筋膜與頸深筋膜淺層之間,內含甲狀腺最下動脈、頭臂幹、左頭臂靜脈、甲狀腺下靜脈、甲狀腺奇靜脈叢、小兒胸腺,是頸部最危險局部區域。
4、咽後間隙 retropharyngeal space:位於頰咽筋膜與椎前筋膜之間,此間隙感染可蔓延至後縱隔。
5、椎前間隙 prevertebral space:位於椎前筋膜與頸、胸椎之間,上達顱底,下至第三胸椎,該間隙感染除局限於此範圍外,還可向兩側蔓延至頸外側區。
五、頸白線:由頸深筋膜的淺層于正中線形成,該局部層次簡單,是進入頸部的最佳入路。
功能簡介
頸部的作用就是把頭部和軀幹部聯繫起來。而所謂砍頭就是在頸部將頭部和軀幹部分開。 由於頸部的聯繫作用,腦發出的各種指令得以傳輸到軀幹和四肢,身體感受到的各種刺激以神經衝動的方式也可以傳送到腦。在頸部,神經活動的傳輸通道是脊髓。
頸部對於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也起著通道作用。其通道分別為食道、氣管和血管。


1、胸骨上間隙 suprasternal space:位於胸骨柄上緣,由封套筋膜一分為二層形成,內含頸前靜脈弓。
2、鎖骨上間隙 supraclavicular space:位於鎖骨上緣,由封套筋膜一分為二層形成,內含頸前淺靜脈和頸外靜脈。
3、氣管前間隙 pretracheal space:位於氣管前筋膜與頸深筋膜淺層之間,內含甲狀腺最下動脈、頭臂幹、左頭臂靜脈、甲狀腺下靜脈、甲狀腺奇靜脈叢、小兒胸腺,是頸部最危險局部區域。
4、咽後間隙 retropharyngeal space:位於頰咽筋膜與椎前筋膜之間,此間隙感染可蔓延至後縱隔。
5、椎前間隙 prevertebral space:位於椎前筋膜與頸、胸椎之間,上達顱底,下至第三胸椎,該間隙感染除局限於此範圍外,還可向兩側蔓延至頸外側區。
五、頸白線:由頸深筋膜的淺層于正中線形成,該局部層次簡單,是進入頸部的最佳入路。
功能簡介
頸部的作用就是把頭部和軀幹部聯繫起來。而所謂砍頭就是在頸部將頭部和軀幹部分開。 由於頸部的聯繫作用,腦發出的各種指令得以傳輸到軀幹和四肢,身體感受到的各種刺激以神經衝動的方式也可以傳送到腦。在頸部,神經活動的傳輸通道是脊髓。
頸部對於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也起著通道作用。其通道分別為食道、氣管和血管。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