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地帶

消炎片吃多了會有什麼症狀 如何避免抗藥性的發生

在我們傳統的印象中,藥吃多了對身體沒有好處,所以很多人只要症狀消除了之後,就自行 停藥。 對於一般的藥物來說,需要時才吃這種作法是正確的,但若對抗生素也採用這種方法的話, 您可能就在無形中種下了抗藥性的禍根。舉例來說:有些人得了感冒,自認為只是輕微的喉嚨痛、流鼻水,看了醫生拿了藥,醫生明明開的是三天份的藥,可是隨便吃了兩次,感覺好象已經好了就不吃了,還有很多人自認自 己夠強壯,不須要吃太多的藥,醫生開給他的藥通常只吃一兩次,其餘的把它冰到冰箱收好,留到下次再吃,您是否也有類似的經驗呢?抗藥性"指的因抗生素(消炎藥)這類的藥物不當的使用,使此種藥物在體內再也無法發揮對抗細菌的效力。抗生素主要是拿來對付各種細菌感染,但是若是當體內的細菌還未消滅完全即停止服藥,體內的殘存的細菌會繼續變形,產生對抗此種藥物的能力,以後再使用相同的藥物,即對他們沒有效力,就產生對此種藥物的抗藥性。

現在濫用抗生素比較多見,出現的問題很多,多數是腸道菌群失調,對肝腎功能損傷,耐藥性,白細胞減少,骨髓抑制,那就會出現乏力提不起精神來,肝損傷也會出現。炎藥吃多了可能出現幹嘔、胃痛、便秘等症狀,消炎藥會使我們產生抗體但是攝取量多了就會使我們體內菌群不平衡,會造成肝腎損害、二重感染、胃腸反應等不適症狀,建議少吃消炎藥。這種抗藥性會有什麼後果呢? 可能你在日後一個小小的發炎現象,一般的抗生素都治不好,以前一個感冒吃了藥一星期就 痊癒的症狀,現在可能要拖到一兩個月還遲遲治不好,這樣的問題當然嚴重,還會變成無藥 可醫的狀況。此外,抗生素隨著對抗細菌的等級也分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明明第一代抗生素可以解決的卻用第三代的抗生素,或是兩三種不同代的抗生素連番使用,都很可能造成日後抗生素的無效。

使用每種藥物都必須按照醫生處方服用,如果是每六個小時服用一次的藥物,通常藥袋外會注明一天四次,三餐飯後加上睡前,千萬不要擅自改變服藥時間,以免因為時間間隔太近造成藥物在血中濃度太濃,易造成腸胃不適等的副作用,時間間隔太遠,則血中藥物濃度不夠,使對細菌的抵抗力減弱,容易讓細菌有機會反撲。抗生素最忌諱斷斷續續的吃,有些人今天有症狀今天吃,明天好了或是忙了忘記吃就不吃,這樣最容易產生抗藥性,不但吃下去的藥對細菌沒有作用,還可能會幫助細菌的轉型 與變性,等日後再用同等的藥已經無法產生作用了。抗生素最少連續吃滿四天,即使症狀都消除了,還是要繼續吃,如果能吃滿七天是最保險的做法,才可以完全確定此波的細菌已經完全被消滅。但現在因為健保的關係一般的感冒、發炎一次最多開三天的藥,不過通常醫師也會預約下次看診的日期,主要是確定愈後的狀況;可是一般的人常常因為不到兩天病就好了,自然就忽略了返診,這樣就很容易產生抗藥性。因為細菌沒有被完全撲殺,它只是被短暫的藥物壓制住,等到下次再有細菌感染時,同樣的藥物可能就無法對它產生作用了。